中疾控营养所所长丁钢强:平衡膳食可以有效降低慢病风险

发布时间:2024-09-12 14:49:15

“根据我国每五年一次的全国性营养调查数据,我国居民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逐年增加,但蔬菜、水果、全谷物和Omega-3脂肪酸的摄入量远不能满足需要。”日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中国营养学会党委书记、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副理事长丁钢强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很多人会因为这些营养素摄入量不足而出现营养缺乏的情况。

他认为,食物多样、能量平衡是中国居民平衡膳食的首要准则,目前不同人群之间的营养问题差异较大,应通过积极调整膳食结构,减少慢病发生,进而提升整体国民的健康水平。

食物多样、能量平衡放首位

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营养均衡也称为平衡膳食。指南按照不同年龄,儿童、孕妇、老年人等不同人群身体活动和能量的需要设置膳食,推荐食物种类、数量和比例,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能量水平的营养和健康的需要。

目前已证实的人类必需的营养素主要有七大类,即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其中,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有8种是必须从外界摄取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必需氨基酸;组成脂肪的必需脂肪酸包括亚油酸和亚麻酸等;矿物质又分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其中常量元素包括钙、磷、钾、钠、镁、硫、氯等,微量元素有铁、锌、碘、硒、铜、铬、钼、钴等;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烟酸(维生素B3)、泛酸(维生素B5)、叶酸(维生素B9)、维生素B12、生物素(维生素B7)、胆碱(维生素B4)和维生素C等。

丁钢强告诉记者,在膳食指南提出的八大原则中,食物多样、合理搭配要放首位,即在保证食物种类多样性的同时,还需要根据个人的能量需求,合理安排每种食物的摄入量。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要求,才能认为达到了平衡膳食的目标。

按照指南的要求,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和豆类食物,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合理搭配;保证每天摄入不少于300g的新鲜蔬菜;每天摄入谷类食物200—300g;鱼、禽、蛋类和瘦肉摄入要适量,平均每天120—200g;每天摄入相当于300mL以上液态奶等。

但丁钢强指出,很多人实际上是达不到这个要求的,就会产生营养缺乏性疾病。

“根据我国每五年一次的全国性营养调查数据,我国居民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逐年增加,但蔬菜、水果、全谷物和Omega-3脂肪酸的摄入量远不能满足需要。”丁钢强说,要对这部分群体给予高度关注。

七大类营养素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也被称为产热营养素。与营养缺乏不同,丁钢强表示,由于能量摄入过多,与支出不平衡,就会出现个体超重或肥胖。这是诱发慢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老年人要控制脂肪摄入

实际上,儿童、青少年、中年、老年等不同年龄人群,其营养需求有着不同的特点。

丁钢强指出,儿童与青少年营养摄入的关键,即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充足补充至关重要,尤其是与生长发育相关的人体必需氨基酸要充足摄入,可以保证体力智力的健康发育。

年轻人需要格外关注食物多样的问题,尤其是经常熬夜、吃外卖较多、习惯吃夜宵的人群,可能会存在每天摄入不足12种食物的情况。

而老年人,由于代谢慢、重油重盐,膳食的关键,是要做好“取舍”。

“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平均每人每天的烹调用盐摄入量远高于推荐的5克标准,实际平均达到9克以上,且过去甚至更高。”丁钢强说,尽管近年来通过“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等健康倡导活动,盐摄入量有所下降,但中国人盐摄入过多仍被视为众多慢性病(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主要诱因之一。这些健康问题不仅与食盐摄入过多有关,还与动物性食物过量、脂肪占比过高以及食物摄入结构不合理、不平衡等因素密切相关。

对此,他认为,老年人的膳食结构,要荤素搭配,控制脂肪摄入;同时,适量补充蔬菜、水果、奶类和全谷物,这对老年人预防和控制慢性病都是有益的。

对于不同人群各类营养素搭配占比,丁钢强建议,蔬菜、水果、全谷物、奶类可以占所有食物的2/3以上,其他的占1/3左右。“这样对我们的健康就会有很大的帮助。”

丁钢强还特别指出,通过膳食结构的持续优化和调整,可以延长国民的预期寿命。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到78.6岁,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目标,203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要达到79岁。

“目前北京、上海、宁波等部分城市的人均预期寿命已超80岁,我们希望国人能有一个健康的预期寿命,让老年人在长寿的同时减少慢性病的发生,进而提升整体国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丁钢强强调,这一目标是可以通过平衡膳食达到的。

东方健康膳食模式受推崇

超重肥胖、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营养学界也一直在关注和研究各国和地区的膳食结构模式。

“我们正探索全球各国食物结构及其对健康的效应,特别聚焦于地中海饮食与美国DASH饮食(DASH饮食是由1997年美国的一项大型高血压防治计划)。地中海饮食的特点,是富含蔬果、适量鱼类(富含Omega-3脂肪酸)及橄榄油,对心血管健康有显著益处;而美国DASH饮食则有助于体重管理与慢性病防控。”丁钢强告诉记者。

此外,他还表示,我们也推崇中国本土的传统地区性饮食模式,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版)》首次提出了“东方健康膳食模式”,以浙江、上海、江苏、福建、广东等地为代表的江南地区的膳食,其饮食模式较为科学合理,被认为是健康的饮食模式的一个代表,其主要特点是食物多样、清淡少盐、蔬菜水果豆制品丰富、适量摄入鱼虾等水产品等。

据了解,最新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供了8条膳食基本原则:食物多样,合理搭配;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规律进餐,足量饮水;会烹会选,会看标签;公筷分餐,杜绝浪费。

“这些原则不仅确保营养素的均衡足量摄入,还能有效预防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尤其适合中国人群追求的健康生活方式。因此,在全球多样的膳食结构中,东方健康膳食模式为中国人的健康提供了科学指导。”丁钢强说。

 

来源:中国经营报

关键词:养老院,选择合适的养老院, 养老院费用, 养老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