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的变迁中,农村的发展日益受到关注。近年来,部分农村地区开始推行 “一村一食堂” 的试点,即每个村子都设立食堂,村民在此就餐,每顿饭的费用仅需 6 至 8 元。这一举措赢得了当地老人的赞誉。缘由是许多老人的子女进城务工,村里留下众多孤寡老人,他们往往缺乏精力精心做饭,只能简单应付饮食。而农村食堂的诞生,让老人们能够品尝到热气腾腾的饭菜。
实际上,伴随农村老龄化的来临,“一村一食堂” 为农村老人带来了诸多益处。其一,食堂创办后,老人们的生活变得规律,能够按时准点用餐,无需再为每餐吃什么而烦恼。而且,他们还能在吃饭时相互闲聊,使晚年生活更为丰富多样。其二,食堂提供的饭菜注重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每餐 6 至 8 元的价格,多数农村老人都能够接受。其三,农村食堂在食品安全上有保障,采用的均是新鲜食材,为老人的身体健康提供了有力的护航。
在 “一村一食堂” 的基础上,不少村子还设立了 “一村一养老院”,旨在解决当地老人的养老困境。“一村一养老院” 主要发挥了三方面的作用:首先,养老院会为那些行动不便或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提供护工照料。同时,当老人身体不适时,能够得到医务人员的及时医治。此外,养老院还会定期为老人进行身体检查,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其次,养老院能保证老人饮食更加规律,且能吃到新鲜、荤素搭配均衡的饭菜,这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无疑是极为有利的。其三,老人入住养老院后,可以与其他老人一同聊天、看电视、下象棋、打麻将等,如此更能排遣孤独的晚年时光,心情也会有很大的转变。
然而,在现实生活里,不少老年人对去农村养老院持有抵触情绪,主要是担心若自己去了养老院,周围的亲朋好友会责怪老人的子女不孝顺,让老人脸上无光。另外,还有部分老人对故土有着深厚的情感,舍不得离开居住了数十年的老房子。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腿脚不便、生活难以自理的老人,愿意前往养老院,主要是不想再给晚辈增添麻烦。
为了消除部分老人不愿意去村养老院的顾虑,一些地方采取了两项行动。一方面,针对年龄较大的农村老人做好宣传工作,让他们知晓去养老院居住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在那里老人可以获得更好的照料。另一方面,对村民们也展开宣传,使村民明白将老人送到养老院,能够让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更加舒适。这样一来,子女在外打工便没有了后顾之忧,而这一举动,并非意味着子女不孝顺。
当然,“一村一食堂” 和 “一村一养老院” 这种模式若想长久地发展下去,除了老人需承担一部分费用外,当地村委会也要拿出一定的资金来支持这些新模式。同时,各地政府也应在财政方面给予 “一村一食堂” 和 “一村一养老院” 相应的支持。唯有通过多方共同努力,“一村一食堂” 和 “一村一养老院” 才能越办越好,真正造福农村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