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银龄行动”志愿服务队伍的组建,是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和贡献而发起的一项重要举措。以下是关于该志愿服务队伍组建情况的详细阐述:
一、背景与意义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老年人的智慧和经验成为宝贵的社会资源。为了充分发挥老年人的积极作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决定组建全国“银龄行动”志愿服务队伍,旨在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让老年人在参与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同时为社会贡献他们的智慧和力量。
二、目标与任务
目标
培育壮大“银龄行动”志愿服务队伍,形成覆盖全国、组织有序、作用显著的老年志愿服务网络。
推动“银龄行动”规范化、制度化、品牌化发展,成为我国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重要平台和品牌。
任务
巩固拓展智力援助:广泛动员教育、科技、农业、文化、卫生健康、体育等领域的老年知识分子参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创新开展基层治理和社会服务:鼓励有条件的老年人以志愿服务形式参与基层民主监督、移风易俗、纠纷调解、文教卫生、体育健身等活动,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探索示范项目:积极探索“银龄行动”示范项目,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引领带动全国“银龄行动”深入开展。
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志愿服务组织管理和服务水平,确保“银龄行动”有序、高效、可持续开展。
三、实施步骤与要求
筹划安排:全国老龄委有关成员单位、各省级老龄委要做好“银龄行动”的筹划安排工作,明确任务分工、时间节点和具体措施。
启动实施:推动“银龄行动”有序启动,各省级民政厅(局)、老龄办要至少开展1项主题活动,以示范引领和带动全面工作的开展。
规范化发展:到2026年,“银龄行动”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不断提高,成为长期开展的老年志愿服务项目。加大部委系统、省际“银龄行动”援助力度,广泛动员更多领域的老年知识分子参与。
品牌化建设:到2028年,“银龄行动”机制健全、制度完备、管理规范,成为我国老年人社会参与、老有所为的重要品牌。加强宣传与表彰,提升“银龄行动”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四、保障措施与激励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全国老龄委将加强对“银龄行动”的领导和统筹协调,各成员单位和省级老龄委要密切配合、共同推进。
完善投入机制:通过公益性捐赠、合作协办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投入,为“银龄行动”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强化志愿服务管理:完善注册认证、志愿服务记录和证明出具等工作机制,提高志愿服务管理的规范化水平。搭建“银龄行动”服务平台,探索“互联网+银龄行动”服务模式,实现供需网上办理。
拓宽参与渠道: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情况,设立本级“银龄行动”志愿服务队,为有意愿参与的老年人提供机会。同时,重大公共体育设施、重大赛事、重大活动和重要会议需要招募志愿者的,为银龄志愿者保留一定比例的岗位。
强化安全保障:评估志愿者身体状况,必要时安排行前体检,制定应急预案。积极引进商业保险,做好志愿者安全保障工作。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全国“银龄行动”志愿服务队伍将不断壮大,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参与社会建设的机会和平台,同时也为社会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