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发声:未来 10 年,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 “时间窗口”

发布时间:2025-03-31 13:15:26

在 3 月 23 日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人口结构变化的挑战与机遇” 专题研讨会上,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但也蕴含独特机遇,未来 10 年左右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 “窗口期”。

我国是世界上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庞大,老龄化进程迅速,应对老龄化的任务艰巨。不过,唐承沛也提到,预计到 2035 年的这 10 年,由于出生高峰期人口陆续退休,老年人口结构相对低龄,这为本世纪应对老龄化提供了一个程度相对较低的阶段,是不容错过的重要 “窗口期” 。

新退休的老年群体有着鲜明特征。他们平均受教育水平较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健康状况良好,并且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愿,这使得老年人口的人力资源优势凸显,形成了新的 “银发人才红利”。同时,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庞大,仅去年底,60 - 65 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就约有 9000 万。这一群体财富储备相对充足,社会保障完善,消费意愿强烈,在康养、护理、旅游、适老化改造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消费潜力。预计到 2035 年,银发经济占 GDP 的比重将从 6% 提升至 9%,银发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相关战略部署落地,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将从多个方面发力。

在政策体系建设上,将统筹完善老龄工作政策。研究制定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相关政策,分析其与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的关系,防范化解老龄化带来的风险。同时,编制 “十五五” 时期人口老龄化相关国家级专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规划重大任务、政策和项目,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

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方面,将以失能老年人照护为重点,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构建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形成居家、社区、机构相结合,医养融合的养老服务格局。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和家庭的协同作用,增加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养老服务供给,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也是重点工作之一。通过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公共设施无障碍适老化改造,扩大居家适老化改造范围,优化老年人出行、就医、办事等服务场景,完善老年优待政策,弘扬孝亲敬老文化,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在社会保障和健康支撑体系建设上,将配合相关部门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强化第二、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推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与健康中国战略深度融合,深化医养结合,提高老年人主动健康水平。

此外,民政部、全国老龄办还将大力推动银发经济发展。在政策机制完善方面,促进养老产业与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拓展消费领域和场景,培育壮大养老服务经营主体,推动养老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持续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支持老年助餐、康复辅助器具购置和租赁等服务,发展养老科技和人工智能。

改善银发消费环境也至关重要。通过创新 “智慧 +” 养老场景,发展 “行业 +” 养老新业态,拓宽 “平台 +” 养老渠道,推动公共空间和电商平台适老化改造。完善老龄领域产品和服务标准体系,加强质量监管,打击侵害老年人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让老年人放心消费。

凝聚发展合力方面,强化资金保障,推进养老金融发展,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提高老年人收入和消费能力。深化银发经济研究,细分市场,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建设产品用品应用场景展示平台,加强标准引领和技术攻关,鼓励地方创新,推动统一大市场建设。

人口老龄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未来 10 年的 “窗口期” 为我国应对老龄化、发展银发经济提供了宝贵时机。各部门、各行业应协同合作,抓住机遇,在保障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同时,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养老院,选择合适的养老院, 养老院费用, 养老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