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龄化社会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养老机构作为众多老年人的生活依托,其食品安全问题愈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养老机构内的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免疫力相对较弱,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质量。保障养老机构的食品安全,不仅是对老年人权益的维护,更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养老机构食品安全现状扫描
近年来,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养老机构食品安全愈发重视,纷纷出台政策并加强监管力度。例如,平凉市民政局严格贯彻落实省市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修订完善《养老机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成立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从制度层面为养老机构食品安全提供保障。同时,在实际操作中,督促全市养老机构严格履行食品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对食材采购、加工等关键环节严格把控,全市养老机构食堂逐步完成 “互联网 + 明厨亮灶” 全覆盖,让膳食处理等各个环节全程可控。
然而,尽管有诸多积极举措,养老机构食品安全问题仍时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一年里,全国范围内公开报道的涉及养老机构食品安全隐患的案例就多达数百起。从一些地区的检查情况来看,问题不容小觑。思明区民政局联合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辖区 33 家有开伙的养老服务机构食堂进行联合检查时,共排查出食品安全隐患问题 30 处 。高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对全市 26 家养老机构食堂检查中发现,部分机构存在冰箱内食材未加盖或加膜、仓库内食材未分区分类存放、食品留样不规范等问题 。
现存问题深度剖析
食品加工操作不规范
部分养老服务机构厨房卫生状况堪忧,地面、墙面污垢堆积,餐具、厨具清洗不彻底,油污残留明显。生熟食品存放混乱,部分食品未张贴标签,导致肉质食品冷冻时间过长等问题突出。以某起典型案例为例,长治市潞州区某养老院被查出未按规定正常使用消毒柜,餐饮具卫生状况无法保障,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餐饮具作为食品直接接触工具,其卫生与否直接关乎食品质量和食用者健康,此类问题反映出部分养老机构在食品加工操作的基础卫生环节严重缺失。
食堂条件与食品储存欠佳
一些养老机构食品储存仓库通风不良、潮湿,苍蝇乱飞,食堂地板、仓库、操作间天花板破损未及时修复。温湿度计配备和校准不规范,垃圾桶长期未盖且垃圾不分类。如在呼和浩特市杭锦旗检察院开展的检察公益诉讼 “食药安全益路行” 专项监督活动中发现,辖区内部分苏木镇为老服务餐厅及养老院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隐患,食品成品未按规定进行 48 小时留样,一旦出现食品安全事故,无法及时溯源、查明原因 。
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部分机构在食品留样方面,责任人重视程度不够,留样标签不规范、留样物品过重、留样时间未标清等问题频发。个别机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任命不符合要求,日排查、周管理、月调度记录表敷衍了事。这反映出养老机构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上存在严重漏洞,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使得制度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无法真正落实到日常运营中。
应对策略与未来展望
加强监管执法力度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应持续加大对养老机构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查频次和深度,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对于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惩处,形成有力震慑。例如,内江市市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召开养老机构食堂食品安全工作动员会,强调各市场监管所务必高度重视,全面排查食品安全隐患 。未来,应进一步加强跨部门协作,如民政部门与市场监管部门紧密配合,形成监管合力,从源头到终端全方位保障食品安全。
强化人员培训与教育
定期组织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内容应涵盖食品采购验收、加工操作规范、食品留样、餐饮具清洗消毒等各个方面。同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严格执行健康证明制度。通过培训,让每一位从业人员都深刻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操作流程,从人为因素层面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完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养老机构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确保食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从食材采购环节开始,详细记录供应商信息、采购时间、食材批次等关键信息。在食品加工、储存、供应等后续环节,也做好相应记录。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能够迅速通过追溯体系查明问题源头,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问题扩大化。例如,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电子追溯系统,方便快捷地记录和查询食品相关信息,提升食品安全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
养老机构食品安全问题关乎每一位老人的切身利益,是全社会都应高度重视的民生问题。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加强监管、提升人员素质、完善制度体系,定能为老年人筑牢食品安全防线,让他们在养老机构中享受到安全、健康、美味的饮食,真正实现幸福 “食” 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