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养老院入选广东院舍计划,为港人跨境养老带来新契机

发布时间:2025-02-26 13:14:06

近日,一则关于养老服务的消息在粤港澳大湾区引起广泛关注。光明社会福利院(高乐亦嘉)正式成为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的认可服务机构,这一举措不仅为香港长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跨境养老选择,也进一步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养老服务的协同发展。

据南都记者黄璐报道,2 月 12 日,深圳市属国企深高速旗下深高乐康公司、香港特区政府社会福利署、盈颐公司共同签署了服务协议。光明社会福利院(高乐亦嘉)作为光明区政府与深高速共同打造的现代化养老机构,拥有诸多优势。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 20000㎡,设有 377 张养老床位,其中 100 张专门为香港长者预留。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毗邻三甲医院光明区人民医院以及 57 万平方米的新城公园,被亲切地称为 “公园里的养老院”。

为了让香港长者能更好地适应和融入院内生活,光明社会福利院(高乐亦嘉)做了诸多贴心安排。在服务标准方面,严格依据香港安老院舍标准,为每位香港长者建立个性化健康管理档案。粤语照护团队占比超过 50%,保证能与长者进行地道的沟通交流。而且,院内超过半数长者为本地粤语使用者,营造出熟悉的语言环境,让香港长者不会有陌生感。在医疗保障上,院内设有医务室,并自建了专业医护团队,还与光明区人民医院建立了绿色转诊通道,为长者的健康保驾护航。此外,还提供慢性病管理、康复理疗及认知症专业照护服务,满足长者的多样化健康需求。交通方面也极为便利,通过高铁光明城站与香港西九龙站直连,仅需 40 分钟就能抵达项目所在地,方便家属 “上午探亲下午返港”,实现便捷探视。

该养老院不仅在服务细节上对标香港,还在服务体系上进行创新。参照日本自立支援理念,独创 “137” 康养服务体系,其中智慧养老调度中心等特色配置尤为亮眼。值得一提的是,长者健康数据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护理人员监测的血压、血糖等体征数据能实时上传至小程序,家属可远程查看,让家属对长者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

在成本和居住空间上,光明社会福利院(高乐亦嘉)也有着明显优势。同等服务品质下,深圳的养老成本较香港降低约 40%(约 8000 元 / 月),人均居住空间扩大 2 倍以上。这一消息传出后,市场反应热烈,入选消息发布次日,就收到多通香港市民的问询电话,大家集中关注院内服务、医疗衔接、探视便利及文化适应性等问题。

此次合作并非偶然,背后是粤港两地长达十余年的养老协作探索。香港社会福利署从 2014 年 6 月开始推行《广东院舍住宿照顾服务试验计划》,并在 2020 年 1 月将其恒常化为 “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2023 年,该政策再次升级,7 月起扩大受惠长者范围,并向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安老院开放申请;10 月起引入 6 个月试住期机制,期间保留长者本地轮候权益。

进优生活控股公司董事局主席陈志育深耕香港养老市场 20 年,他表示,香港长者传统上倾向 “原区安老” ,但香港安老院宿位供应严重不足,一般轮候需时数年,私营院舍收费又高昂,不少长者开始考虑移居内地养老。此外,早年移民海外的回流长者,因习惯宽敞居住环境,难以适应香港狭小空间,也可能成为跨境养老的新群体。而跨境养老能否被长者接受,除了家庭因素外,养老机构的生活环境、服务质素与医疗支持都是重要考量因素。深圳市凭借交通便利、方便亲友探访以及两地政府推出的一系列协调政策,为居住在深圳的香港长者提供多项优惠福利,在大湾区城市中脱颖而出。今年初,香港特区政府推出 “大湾区跨境直通救护车试行计划”,进一步为内地养老的长者提供可靠的医疗支持。

深圳市属国企深高速集团自 2020 年起布局康养产业,先后建成光明新村、凤凰玖龙台社区服务中心试点项目,探索 “15 分钟养老圈” 的完整社区服务生态。光明社会福利院作为其首个机构养老项目,实现了从城市基建到民生服务的战略延伸。此次入选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标志着深高速集团从 “15 分钟社区养老圈” 拓展到 “40 分钟跨境服务网”,将专业养老服务融入双城生活节奏,构建起覆盖 “机构 - 社区 - 居家 - 跨境” 的全维度养老服务体系,为超大城市群应对老龄化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深高速康养业务负责人表示,未来希望能实现跨境养老与原居养老的深度融合。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养老服务领域的合作也将日益深化。光明社会福利院(高乐亦嘉)入选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只是大湾区养老协同发展的一个缩影。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养老服务创新举措出现,为长者们提供更加优质、便捷、多元的养老选择。

关键词:养老院,选择合适的养老院, 养老院费用, 养老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