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作为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在老年人群体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不少老人深受其扰,关节疼痛难忍,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其实,只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痛风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下面就为老年朋友们详细介绍一些控制痛风的实用方法。
一、饮食管理:打好控制痛风的基础战
(一)远离高嘌呤食物
在日常饮食中,高嘌呤食物堪称痛风的 “导火索”。动物内脏,像猪肝、猪肾、猪脑等,还有海鲜里的虾蟹、贝类,以及各类肉类,都含有大量嘌呤,应尽量避免食用。张大爷之前就特别爱吃海鲜,隔三岔五就要去吃顿海鲜大餐,结果痛风频繁发作。后来在医生的建议下,他彻底戒掉了海鲜,痛风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而像鸡肉、牛肉、豆类这类中等嘌呤含量的食物,可以适当食用,但一定要把控好量,切不可贪多。同时,要多吃低嘌呤食物,蔬菜、水果、全谷物、牛奶、鸡蛋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它们既能提供身体所需营养,又不会让尿酸飙升。
(二)合理控制热量摄入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活动量逐渐减少,身体对热量的需求也随之降低。这时候,就需要根据自身的体重和日常活动量,合理规划每天的热量摄入,保持适当体重,避免肥胖。肥胖可是痛风的一大危险因素哦!一般而言,相较于年轻时,每天的热量摄入减少 10%-20% 较为适宜。王奶奶通过合理控制饮食热量,成功减去了多余的体重,痛风症状也有所缓解。
(三)保证充足水分摄入
每天至少要喝 2000 毫升的水,这对痛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充足的水分能增加尿量,帮助身体更好地排泄尿酸,减少尿酸盐在肾脏和尿路的沉积。建议选择白开水、矿泉水等,要坚决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和酒精,它们会在无形中加重尿酸代谢负担。李大爷养成了每天早起一杯水、白天定时喝水的好习惯,尿酸水平得到了有效控制。
二、生活方式调整:为控制痛风添助力
(一)保持规律作息
规律的作息就如同身体的 “生物钟调节器”。每晚保证 7-8 小时的充足睡眠,坚决避免熬夜。良好的作息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代谢功能,对控制痛风起着积极作用。赵爷爷之前经常熬夜看电视,痛风发作越来越频繁。后来他调整作息,早睡早起,身体状况明显改善。
(二)适度运动锻炼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悠闲的散步、节奏适中的慢跑、柔和的太极拳、优雅的瑜伽等,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站立。运动时间可依据个人实际情况而定,每次 30-60 分钟,每周进行 3-5 次。运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防止因出汗过多导致尿酸浓度升高。孙奶奶坚持每天早上打太极拳,不仅痛风发作次数减少,身体也越来越硬朗。
(三)避免关节损伤
老年人关节功能本就相对较弱,更要精心呵护关节。尽量避免关节受伤、受寒、受潮等情况,这些都可能诱发痛风发作。在寒冷天气,一定要注意保暖,千万别穿凉鞋或拖鞋,更不要光脚走路。刘爷爷冬天总是早早穿上厚袜子和保暖鞋,有效降低了痛风发作的风险。
三、药物治疗:控制痛风的有力武器
(一)降尿酸药物
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依据血尿酸水平以及痛风发作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尿酸药物,像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等。降尿酸治疗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坚持。而且要定期复查血尿酸水平,根据结果灵活调整药物剂量,务必使血尿酸水平长期稳定在目标范围内(一般情况下,血尿酸要控制在 360μmol/L 以下,若有痛风石,则需控制在 300μmol/L 以下)。
(二)抗炎止痛药物
当痛风急性发作时,关节疼痛难忍,此时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比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秋水仙碱或者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抗炎止痛治疗,快速缓解关节疼痛和肿胀症状。不过在使用这些药物时,一定要密切留意不良反应,像胃肠道不适、肝肾功能损害等。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告知医生。
四、定期监测:掌控痛风病情的关键
(一)关注血尿酸水平
定期检查血尿酸水平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每 1-3 个月检查一次。通过监测血尿酸,能及时掌握病情控制状况,方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二)重视肝肾功能检查
由于降尿酸药物可能会对肝肾功能产生一定影响,所以每 3-6 个月要检查一次肝肾功能。倘若发现肝肾功能异常,必须及时调整药物或者进行相应治疗。
总而言之,老年人控制痛风需要全方位综合管理,在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各个方面都要用心。同时,定期监测相关指标,这样才能有效减少痛风发作次数,降低血尿酸水平,保护关节和肾脏功能,大幅提升生活质量。要是在控制痛风过程中有任何疑问,一定要及时咨询医生或营养师,他们会为您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