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龄化浪潮汹涌的当下,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持续攀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末,我国 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 2.8 亿人,占总人口的 20.1%,较上一年又有显著增长。如何让数量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成为全社会聚焦的核心议题。在此背景下,医养结合作为应对老龄化挑战的关键策略,正逐步凸显其重要性,宛如一把 “金钥匙”,试图开启解决养老难题的大门。近期,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托管凌桥养护院医疗服务的创新实践,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为医养结合模式的深化发展注入全新活力,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目光。
凌桥养护院位于浦东新区,长期以来,它在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方面尽心尽力。然而,随着老年人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养护院在医疗资源储备和专业技术水平上的不足逐渐暴露。数据显示,超 70% 的老年人患有至少一种慢性疾病,对日常医疗监测、疾病治疗和康复护理的需求极为迫切。为突破这一发展瓶颈,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果断伸出援手,以托管形式介入凌桥养护院的医疗服务管理,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医养结合探索之旅。
自托管落地实施,七院充分发挥自身作为三甲医院的专业优势,从多个维度对凌桥养护院的医疗服务进行全面升级。基础医疗服务实现质的飞跃,定期门诊、床边查房成为常态,老人们无需奔波,在养护院内就能接受专业医生的悉心诊疗。专业培训也紧锣密鼓展开,七院的专家团队带来前沿的医疗知识和精湛的护理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养护院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七院成功将互联网医院接入凌桥养护院,借助线上诊疗平台,老人们可与七院专家 “面对面” 视频问诊,实现医疗服务的便捷化与智能化,这一创新举措极大地提升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在七院的精心托管下,凌桥养护院的老人们切实感受到医养结合带来的诸多利好。以 80 岁的张爷爷为例,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以往看病需子女陪同前往医院,路途奔波且耗费精力。如今,七院医生每周定期到养护院为他体检,依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借助互联网医院,张爷爷还能随时与专科医生沟通,咨询用药和饮食注意事项。“现在看病太方便了,有医生的悉心照料,我的身体状况好多了。” 张爷爷的感慨,代表了众多老人的心声。
七院不仅注重日常诊疗,还为老人们构建起一套完善的健康管理体系。每位老人入院时,都会接受全面的健康评估,建立专属健康档案。医生依据档案信息,为老人量身定制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涵盖疾病预防、康复护理、营养指导等各个方面。对于慢性病老人,通过远程监测设备实时掌握身体指标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措施。例如,李奶奶在常规健康检查中,血压出现异常波动并伴有头晕症状。借助互联网医院,七院心内科专家迅速为其远程会诊,判断可能是降压药物使用不当所致。专家据此调整用药方案,并安排护士密切监测,李奶奶的血压很快恢复正常,身体也重回活力状态。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托管凌桥养护院医疗服务的模式,为破解养老医疗难题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可行路径。从宏观视角看,该模式促进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深度融合,打破传统医疗与养老分离的格局,实现优势互补。三甲医院的专业医疗技术与养老机构的生活照料服务有机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养老服务,显著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
在行业发展层面,这一模式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它为其他地区和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提供宝贵经验借鉴,推动医养结合行业朝着规范化、专业化方向迈进。越来越多的养老机构开始关注并学习这种托管模式,积极寻求与医疗机构合作,有力促进整个养老医疗服务市场的繁荣发展。相关数据显示,在该模式的带动下,上海地区已有超过 20% 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医养结合服务覆盖的老年人群体不断扩大。
当然,任何创新模式在推广过程中都会面临挑战。比如,如何构建长效合作机制,确保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协作的稳定性与持续性;怎样进一步优化互联网医院服务流程,提升线上诊疗效率与质量;如何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培育更多既懂医疗又懂养老的复合型人才,满足日益增长的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等。但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和政策的逐步完善,相信这些问题将逐步得到有效解决。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托管凌桥养护院医疗服务的创新实践,无疑是医养结合领域的一次成功探索。它充分展现医养结合模式的巨大潜力与广阔发展前景,为更多老年人带来健康幸福的希望曙光。期待未来,这种模式能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应用,让每一位老人都能拥有安心、舒心、健康的晚年生活,真正实现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的美好愿景,为我国应对老龄化挑战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养老事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