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的当下,养老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长,预计在未来几年将达到新的高峰。如何让老年人安享晚年,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众多养老机构中,宁波市海曙区广安养怡院脱颖而出,以其独特的运营模式和服务理念,为行业树立了标杆。
专业引领,打造医养康养融合典范
广安养怡院收住的老人中,失能老人占比超过 90%。面对这样的服务群体,院长刘建丽深刻认识到专业的重要性。她全力推动医养康养融合发展,组建了一支强大的专业医护队伍。全科医生、中医、药剂师、康复治疗师、护士等 20 余名医务人员 24 小时守护老人健康。
这种专业的医疗保障,让 “小病不出院,大病能分诊” 成为现实。老人早起头晕,护理员能迅速量血压并进行心理安抚;情况严重时,可及时抽血送检,在院内完成配药,极大地节省了老人的就医时间和精力。数据显示,得益于专业的医疗团队,广安养怡院老人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疾病发生率显著降低,康复效果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为了提升护理员的专业素养,刘建丽牵头成立 “劳模工匠工作室”,探索出 “启能 — 培能 — 传能 — 赋能” 的培养路径。目前,院内已拥有近 20 名各级工匠,130 余名护理员,他们都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每周的护理培训课,不仅有常规培训,还会将上周的实际案例进行 “场景再现”,让护理员进行实操演练,这种培训方式使得护理员能够更快地掌握技能,提升服务质量。
温暖相伴,丰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
在满足老人物质和医疗需求的同时,刘建丽深知丰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性。她致力于打造小而精的养老院,让老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院内设有手工治疗室、艺术工作室、阅览室等,老人们可以在这里看报练字、看电影弹钢琴,还能聚在一起动手创作,并将成果与家人分享。为了鼓励老人多活动,促进身体康复,养怡院发明了 “广安币”,老人通过参与击鼓传花、做健康操等活动来 “赚钱”,月底可在爱心超市兑换实用礼品。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老人的积极性,让他们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和期待。
此外,刘建丽还关注老人的社交需求,组织各种社交活动,让老人们结交新朋友,拓展社交圈子,减少孤独感。据调查,在参与丰富精神文化活动后,广安养怡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改善,生活满意度大幅提升。
模式创新,探索 “院居家” 融合新路径
除了做好院内服务,广安养怡院还积极探索 “院居家” 融合一体化的养老服务新模式,将优质服务资源向街道、社区和家庭辐射。
养怡院承接了海曙区望春街道等地的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打造日托、全托、助餐等多样化服务场景,满足不同老人的需求。推出家庭养老床位服务,把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延伸到家庭,让行动不便的老人在家中也能享受到专业照护。同时,托管古林镇敬老院,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模式带到远郊区,让更多老年人受益。目前,广安养怡院的服务团队每天能为 2000 人次的老人提供服务,极大地扩大了服务覆盖面。
这种 “院居家” 融合模式,不仅解决了居家养老服务资源不足的问题,也为养老院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通过整合机构、社区和家庭的资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服务网络,让老年人无论身处何处,都能感受到专业、温暖的养老服务。
行业启示,未来养老院发展方向
广安养怡院的成功经验,为整个养老行业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在未来,养老院的发展应更加注重专业化和个性化。专业化体现在医疗护理、人员培训等方面,只有具备专业的能力,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复杂的健康和生活需求。个性化则要求养老院根据不同老人的兴趣爱好、身体状况等,提供定制化的服务,让每位老人都能在养老院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同时,“院居家” 融合模式将成为未来养老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单纯依靠机构养老或居家养老都难以满足庞大的养老需求。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实现机构、社区和家庭的优势互补,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贴心的服务。
此外,智能化、智慧化也将在养老行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引入先进的智能设备,如健康监测设备、智能护理机器人等,能够提高服务效率,优化服务质量,为老人提供更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总之,养老行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像广安养怡院这样的优秀机构,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养老行业将不断创新发展,为老年人创造更加美好的晚年生活。